学院首页 | 联系我们 | 
 
首页 > 质量工程•振兴计划 > 正文
软件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2-12-10 10:26:00 点击:
 

一、专业建设规划

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安徽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按照软件技术相关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技能特点,以培养适应中小软件企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不断探索软件技术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途径。

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应用理论、熟练掌握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维护等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3. 专业建设目标

(1)专业发展目标

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安徽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培养应用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能力,创建专业特色,注重素质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方法。在做好.NET和Java编程技术教学的同时,稳步推进嵌入式开发技术的教学。经过3-5年建设,将本专业打造成在省内同类型、同层次院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专业。

(2)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加强师德教育,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不断优化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专业等结构,争取在三至五年内,逐步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经历,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具备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总数达20人,其中具有工程师职称以上的达到70%以上。

(3)课程建设目标

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根据软件技术行业职业要求,努力创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结构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努力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突出与专业特色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基础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好20-25门合格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1-2门,2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

(4)教材建设目标

教材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以满足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和适应安徽省以及长三角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为指导原则,建立以高质量专业最新教材为主,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类自编教材为辅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将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2部,重点放在能够反映本专业特色的实验(实训)上,以项目驱动组织课程体系结构,编写出有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4-6部。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实施特色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校内实训课程开出率争取达到100%,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数比例达到100%,建立5个校内实训室和20个以上较稳定的校外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二、建设措施

针对以上专业规划目标,本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建设措施:

1. 专业发展措施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补充新生力量;

(2)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建设;

(3)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情况,充实调整委员会人员结构组成,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4)狠抓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5)强化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过程;

(6)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

2. 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素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先垂范。熟悉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掌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律。

(2)积极引进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工程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逐渐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由兼职教师(企业技术员、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的比例。

(3)积极为专任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要求青年教师每两年参加顶岗/挂职锻炼一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4)倡导和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研交流活动,争取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研究课题;倡导教师承担行业、企业的项目攻关和技术服务;对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5)通过考核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考取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等职业资格;使中青年教师能尽快取得“双师型”教师的资格。

(6)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式,做好“传、帮、带”,指导年轻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

(7)加强教师团队管理,通过听课检查制度、督导组及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座谈会制度等,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 课程建设措施      

(1)在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

(2)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与软件技术行业实际工程项目联系,提出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

(3)依据软件技术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的任职要求,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一线专业人员,共同研究领域技术动态及发展、职业岗位群分布、职业技能及资格要求,设置和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

(4)充分利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学生参加系“仿真项目”的实训,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5)积极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加快完成与企业合作的能够反映本专业特色的教材编写;

(6)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直接嵌入课程体系之中,课程完成后即可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证;                    

(7)跟踪岗位职业技能的最新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及时调整补充专业课程内容,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改进教学方法;

(8)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坚持多元化、全程化、能力化的原则,以考核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改。

4. 教材建设措施

(1)在教材选用上坚持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十二五”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

(2)积极鼓励、组织教师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材(含讲义);

(3)以任课教师推荐、相关领域专家审定、教学实践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专业教材及教辅材料资料库;

(4)规范各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的制作、整理与修订工作,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料库;

(5)建议成立系级教材建设委员会,对专业教材的选用、专业教材的编写给予指导和审定。

5. 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1)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

(2)加强对校内课程教学的实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严格、完备的实训室管理规范,学生需要按照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完成实训报告;

(3)对现有的软件实验室进行规范化,模拟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为学生上岗真实操作提供前期专业基础性训练。着力建设以下5个实训室:

  Java技术开发实训室:主要针对JAVA平台下C/S、B/S模式下应用程序的真实项目开发。从真实项目的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项目模块的划分、具体模块的人员分配、模块的综合集成到对项目的测试都模拟真实的开发过程。

.Net技术开发实训室:主要进行Windows应用程序及Web应用程序的真实项目开发。从真实项目的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项目模块的划分、具体模块的人员分配、模块的综合集成到对项目的测试都模拟真实的开发过程。

Web技术开发实训室:主要针对企业中真实的Web项目开发,从项目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项目模块的划分、项目组的划分、具体模块的人员分配以及项目的测试都模拟真实的开发过程。

软件测试实训室:主要针对企业中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的测试,使学生能在软件项目开展真实的软件测试过程,掌握相关技能。

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室:主要进行嵌入式编程技术的实训工作,并提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实训环境,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4)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与合作企业共建软件实训基地,把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支持、产品培训引入学校,建立校内生产性软件技术实训室,以合作企业命名,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项目详细设计选择开源或免费框架、应用服务器软件(Web工程),选择开发工具、版本服务器软件、数据库等进行实际项目的编码工作和订单培训。

(5)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开辟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尝试开放式的办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青年教师到软件行业顶岗锻炼;

(6)根据国内软件行业的现状和特点,尝试建立自主创业工作室,向学生介绍有关政策,进行自主创业培训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时机和切入点,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自主创业。

三、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1.专业定位

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为本份,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其教学重心聚焦于“IT职业技能的培养”。

2.培养模式

采取考证、培训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生能拿到权威的认证,把教学与培训考证相结合有关,因此增加考证、培训的力度,把考证纳入日常教学中去,让一批学生能拿到权威认证,以便树立计算机专业品牌。

3.认证与技能紧密结合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国家水平考试、信息产业部的信息技术认证考试、劳动厅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各IT厂商的专项认证考试等。

通过快速强化学习,使学生迅速达到某一工作领域所需的全部要求。学生不但在技术上可以铸造坚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实际应用能力上可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学生在求职时才能充满自信,上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4.办学体制的改革

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办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开展订单培养工作,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按照企业的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利用学校资源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对企业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真正建立合作育人、利益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〇一〇年十二月


 
0